通知公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期刊规范

  • 科技期刊编排规范化择要


    科技期刊编排规范化择要


    陈 浩 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100875, 北京; 01058802050;chenbj138@sina.com)

    1 准确掌握、正确执行标准
    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1992年以后发布的国家标准,其标准编号中的代号为“GB”的是强制性标准,而代号为“GB/T”的是推荐性标准;出版行业推荐性标准编号中的代号为“CY/T”。在现行有效的标准中,强制性标准约占20%,而专门为编辑出版制定的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其代号均为“GB/T”。
    关于标准的实施,早在2001年1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新闻出版标准化管理办法》要求:“强制性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必须执行。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必须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不符合有关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和销售。”“推荐性标准一旦被企业采用、作为合同的依据或被政府规定必须贯彻执行,则在企业内部、合同双方或政府规定的范围内强制执行。”“鼓励新闻出版行业各有关单位采用推荐性国家标准 和行业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任何单位不得无标准生产。”
    我们必须依据有关标准和规范编辑出版科技期刊。对强制性标准应严格执行;对推荐性标准,尤其是已纳入指令性文件、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的推荐性标准,也都应积极自觉地采用。
    标准是由对一定范围内的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组成的,这些条款的表述用词是十分严密的。为了准确掌握并正确实施标准,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条款的下列3种表述方式。
    1) 陈述型。陈述型条款在标准中仅用来提供信息,不作为任何要求和建议。其表述形式有:
    a) 利用一般陈述句提供信息。例如:
    “期刊一般依次分卷期出版。”
    “在组合形式的单位中,用专门名称和符号往往是有益的。”
    b) 利用助动词“可”或“不必”表示在标准的界限内允许的行为。例如:
    “根据需要,目次页可用1种以上的语言给出。”
    “期刊可出版增刊。”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
    c) 利用助动词“能”或“不能”,表示能力和可能性,没有必须要做到或建议做到的意思。例如:
    “刊名应当简明确切,能够准确界定该期刊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活动领域,并便于引用。”
    “在空载的情况下,机车的速度能达到200 km/h。”
    2) 要求型。要求型条款表示如果声称符合标准需要遵守的准则,并且不允许有差异。其表述方式有:
    a) 利用祈使句直接表示指示。例如:
    “刊名不得随意变更。”
    “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b) 利用助动词“应”或“不应”等表示必须满足的准则。如
    “目次表条目应与其对应的内容一致。”
    “科技文献如有前言、概论、引言或其他类似形式的章节,应以以阿拉伯数字‘0’作为该级层次的前置部分的编号。”
    “封一、封二不应编入期刊的连续页码。”
    “不许用重叠词头。”
    3) 推荐型。推荐型条款介于上述1)和2)之间,既不是強烈的“要求”,也不是一般的“陈述”,常利用助动词“宜”或“不宜”等来表述。
    a) 在几种可能性中推荐特别适合的一
    种,不提及也不排除其他的可能性。例如:
    “目次页不宜编入期刊正文的连续页码。”
    (期刊文章各部分的字体、字号以及编排形式)“如需要变更,宜从新一卷(年)的第1期开始。”
    b) 某个行动步骤是首选的但未必是要
    求的。例如:
    “广告宜单独编制广告目次。”
    (条码)“优先位置为封一的左下角,也可为封四的右下角。”
    c) 不赞成但也不禁止某种可能性或行
    动步骤。例如:
    “期刊文章的正文部分其字号不宜小于汉字5号字。”
    (页码)“一般不应逆转。”
    “文后参考文献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
    对于“可”“宜”等条款,各刊可选定适合自己的一种,并做到全刊一致。
    2 期刊编排格式
    2.1 刊名
    1) 封一上的刊名编排要位置显著,易于识别,字号应大于其他信息的字号,广告的图案、文字及照片等不得对其构成干扰。
    2) 中文期刊刊名应采用规范汉字,可有与刊名同义的其他文种(一般为英文)的并列刊名。外文期刊应有中文并列刊名,并同时刊印在封面上,首选位置为封一。
    3) 中文期刊应按GB/T 3259的规定在适当位置, 如封一、目次页版头或版权标志块, 完整地标注刊名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刊名的拼写应以词为书写单位,并一律横写;每个词的第1个字母要大写,也可全部大写。如因设计需要拼音刊名采用竖排,应将横写刊名顺时针旋转90°。
    2.2 封面
    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和书
    脊。
    1) 封一上应标明以下项目:
    a) 刊名,包括可能有的副刊名和并列刊名。
    b) 出版年、卷号、期号,或出版年、期号。不必标明“月”。
    c) 主办者(刊名已含主办单位者除外)。
    d)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和CN
    号。按GB/T 9999规定,二者可一起印在
    封一的右上角,也可仅印ISSN。
    e)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部分)条码,优先位置为封一的左下角,也可为封四的右下角,横排、纵排均可。每期均应更换新条码。
    f) 限国内发行或未申办ISSN的期刊,d)和e)这2项可空缺。
    2) 期刊书脊上应按GB/T 11668的规定,排印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份,不必排印月和起止页码;如书脊厚度较小不能排印上述信息,可将其排印在封四上距订口不大于15 mm的范围内。
    书脊信息一般采用纵排,各标志项目中
    的数字可用汉字,也可用阿拉伯数字。书脊中的外文字符可顶右底左、自上至下排印,即顺时针旋转90°。
    3) 封面上的标志项目中的数字,如年
    份、卷号、期号等,均应按规定采用阿拉
    伯数字。出版日期宜采用全数字日期表示法
    标注,如2011-03-16。
    2.3 卷、期
    1) 期刊一般依次分卷、期出版,可每年出版1卷或多卷。卷号应从第1卷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其中的“第”不应省略。每年出版1卷的期刊可不设卷,以年代卷。
    2) 构成期刊一卷的各期,应从第1期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期刊可设“总期号”,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期号或总期号中的“第”不应省略。有的期刊按季度,月,上、下半月,上、中、下旬编期号,这种编法不便于引用,不利于传播,不宜提倡。
    因需要将几期合并出刊,合期号间用
    “-”连接,如第9、10期合期出版,应编为“第9-10期”。
    3) 期刊的开本及其幅面尺寸应执行GB/T 788的规定。通常以采用A4开本居多,其幅面尺寸为210 mm×297 mm,允许误差为±1 mm。一种期刊一卷(年)内各期的开本尺寸要保持统一,如要改变,应从新一卷(年)的第1期开始。
    2.4 目次页
    1) 期刊每期都应编有目次页。目次页不宜编入期刊正文的连续页码。目次页独立编页码时,为区别于正文页码,建议采用罗马数字。根据需要,目次页可用1种以上的语言文字给出。
    2) 目次页包括版头和目次表。版头应标明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月(半月刊、旬刊、周刊还应标明“日”)。将版权标志与目次页排印在一起的期刊,版头不必重复标注。
    3) 目次页首选的印刷位置是封二后的第1页,如需转页应转到第2页。目次页仅占1页时,可置于封二或封三。目次页所在位置在同一卷(年)的各期中应保持一致。
    4) 目次表条目应与其在正文中对应的内容一致,包括:
    a) 各篇文章的完整题名和如果有的副题名。
    b) 责任者。多著者时,各著者间可用
    “,”隔开或留空。列出全部著者, 这体现了保护著者的署名权。
    c) 各篇文章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
    标注起止页时,起页与终页间用“-”连接。
    目次表中3项内容的排列次序一般为
    “a)→b)→c)”,也可为“c)→a)→b)”。a)、b)项间宜留空或用细点线连接。
    5) 所刊登的广告宜单独编制以“广告”
    为表题的广告目次,一般列出广告发布者名称和广告内容的起始页码。广告目次表所在位置应在期刊目次表中标出。
    2.5 版面和页码编排
    1) 一种期刊的文章题名、层次标题、正文和如果有的摘要、脚注、图表、参考文献、关键词等,除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外,宜用不同的字体、字号以及在编排形式上区别开来。这些体现期刊风格、特色的总体设计和排印格调,各期应保持稳定和统一。如要变更,宜从新一卷(年)的第1期开始。
    2) 为保护读者视力健康,期刊文章正文部分的字号不宜小于汉字5号字;供少儿阅读的期刊应不小于5号字。
    3) 期刊的页码应用阿拉伯数字将全卷(年)各期的正文部分依序连续编码,也可每期从第1页开始单独编码。
    刊登正文的封三、封四应编入期刊的连续页码,封一、封二和未刊登正文的封三、封四则不应编入连续页码。
    广告和不属于正文的其他内容,能独立
    成张、可在期刊合订成卷时剔除者,应另编页码。
    一种期刊的页码标志位置应各页相同,常见置于页眉或地脚。
    2.6 文章编排
    1) 正文部分应根据需要在页眉或其他位置标志下列项目:
    a) 刊名(外文并列刊名(可缩写)一般只在中文期刊文章的篇首页列出);
    b) 出版年、卷号、期号;
    c) 第一著者或全部著者和文章题名。
    技术类期刊一般标志a)和b)项。
    2) 每篇文章(包括可能有的英文摘要)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及其所在单位、通信联络方式(必要时)。
    3) 每篇文章一般应按其连续页码顺序排印。如确需转页,应在中断处注明“下转第×页”,在接续部分前注明“上接第×页”。 一般不应逆转。
    2.7 版权标志
    1) 期刊每期要在固定位置(如封四,目次页左、右侧等处)设版权标志,应包括刊名、刊期、创刊年份、卷号(或年份)和期号、出版日期、主管者、主办者、主编姓名、编辑者及其地址、出版者及其地址、印刷者、发行者、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定价等;另有增刊批准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和商标注册号等为有“必要时”标志。
    2) 用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文出版发行的期刊,其版权标志应采用相应的文字。
    用中文出版的学术类、技术类期刊,可用英文有选择地标志版权标志中的若干项目。
    2.8 总目次和索引
    1) 期刊可按需要在每卷(年)卷(年)终编印总目次或索引。
    2) 总目次和索引应另编页码,并应从单页起排。为区别于正文页码,建议采用罗马数字。
    2.9 增刊
    1) 期刊可出版增刊,并可编入总目次和索引。目前我国出版增刊需经主管部门批
    准,且每年只准许出版2期。
    2) 增刊应单独编序号,一(年)内只出1
    期,其序号为“增刊1”。“增刊×”字样应排印在封一、目次页版头、页眉和版权标志块等处。
    3 论文前置部分编排规范
    3.1 题名
    1) 应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不能
    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注意避免“大题小作”。
    ⊙关于民用建筑的研究
    ⊙山东传统民居门面装饰解读
    2) 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用副题
    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避免使用《……研究》《……分析探讨》《……初步试验研究》等套式。
    ⊙试论建筑色彩设计审美
    ⊙设施农业中水蒸气的回收利用(I)
    ——回收原理和系统结构设计
    3) 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首
    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如TGF-β、bFGF、TOS等。
    3.2 署名
    1) 应列出全部作者的署名,不宜限制作者署名的数量。
    2) 署名一般置于题名的正下方。
    3) 作者工作单位及通信联络方式(需要时)一般置于题名的正下方,要采用全称,并标志到二级单位。
    4) 署名与单位的字体、字号宜有区别。
    3.3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通常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要素。
    1) 篇幅不应过短或过长,通常指示性摘要100字左右,报道性摘要200~300字。
    2) 一般不用“本文”“我们”“作者”“我公司”等做句子的主语。但对于作者撰写的一次文献的摘要,也可使用第一人称或“本文”“作者”等做主语。
    3) 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植物特别是果树蔬菜上应用广泛。合理使用能取得满意的增产效果。”
    4) 不应有自我评价性词语,如“稳定性好”“效率高”“对节能降耗具有重大的意义”等,应简明、具体地给出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外,一般不用数学式、化学结构式、插图、表格,不应出现公式号、参考文献序号。
    6) 英文摘要应符合英语语法规范,不用“、”“——”“~”等标点符号,注意避免单词拼写错误。
    7) 每篇论文一般列出3~8个关键词,尽可能多选用《汉语叙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英文关键词的词义和数量应与中文关键词对应,一般名词的首字母小写。关键词间宜用“;”分隔,置于摘要之后。
    3.4 其他
    1) 对于各类基金资助课题产出的论文,应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项目名称及其编号,标注方式全刊统一。
    2) 多作者中如有非第一作者的通信作者,或有并列第一作者,可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
    3)“收稿日期”“修回日期”等宜用全数字表示,可置于篇首页地脚处,也可标注在文末。
    4) 有的期刊在篇首页地脚处标注作者简介,标注内容各刊自行统一。
    4 论文主体部分编排规范
    4.1 章节编号
    论文的章节编号执行CY/T 35—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的规定,以使文章的结构层次清晰,并便于引用。
    1) 基本类型章、节层次划分一般不超
    过4级,全用阿拉伯数字编号,节的编号在所属章、节范围内连续,如1; 1.1,1.2,…; 1.1.1,1.1.2,…; 1.1.1.1, 1.1.1.2, …。
    如果论文有引言并对其编章号,则应编为0,如“0 引言”。
    2) 如有需要,可在章、节之下设立扩
    充层次“条、款、项”,其编号可用1)、(1)、a)、①等形式。
    如果论文中数学式或化学式的编号已使用了“(1)”,则条、款编号不宜再用“(1)”的形式。
    3) 章、节、条、款一般都应有标题。标题文字要精练,通常不宜超过15个字。
    4) 基本类型章节编号一律左顶格,其标题末一般不加点号。扩充类型条、款、项的编号前应留2个字空,如有标题,其题末是否加点号可灵活处理。
    5) 图、表、定理、公式的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全文依顺序分别编号,只有1幅图、1张表、1个定理时,其编号应为“图1”“表1”“定理1”。
    4.2 量和单位
    严格执行强制性、基础性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
    1) 使用标准化的量名称。错用量名称
    示例如下(“→”所指为正确):
    重量(单位是kg时)→质量;比热→比热容;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电流强度→电流;电量→电荷[量] ;摩尔数→物质的量;瓦数→功率;天数、年数→时间;重量百分比→质量分数;体积百分浓度→体积分数;摩尔浓度、当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浓度;浓度(单位kg/m3时)→质量浓度、体积质量或密度;付立叶数、傅立叶数、付里叶数、富立埃数→傅里叶数。
    就是国家标准暂时许用的摩擦系数、内能、面发光度、B的活度系数等,一般也不要再使用。为了使量的名称早日单一化、标准化,上述量名称应分别使用摩擦因数、热力学能、光出射度、B的活度因子。
    2) 正确书写物理量的符号。量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采用斜体,如质量m,密度ρ,压强p,力F,功率P,电流I,电压U(V),摄氏温度t或θ,热力学温度T或Θ,平面角α、β、γ、…,等。只有25个特征数符号由2个字母构成,如马赫数Mo、傅里叶数Fo等。
    用英文量名称的多字母缩写作为量符号是不正确的,如将“临界高温”“临界低温”的量符号分别写成“CHT”“CLT”是不规范的,其规范的量符号分别为“Tc,h”“Tc,l”。医学文献中用“PO2”“PCO2”作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符号是不正确的,应为“p(O2)”“p(CO2)”。
    “Ma数”“Fo数”的写法也不正确,应删去“数”, “Ma”就是马赫数。
    3) 正确书写单位符号。表达量值时,
    在科技论文的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采用正体字母。例如:
    m(米)、kg(千克)、Pa(帕[斯卡])、℃(摄氏度)、L(升)、J(焦[耳])、K(开[尔文])、mol(摩[尔])、Ω(欧[姆])、Hz(赫[兹])、T(特[斯拉])、lm(流[明])、lx(勒[克斯])、Bq(贝可[勒尔])、Gy(戈[瑞])、eV(电子伏)、hm2(公顷)、min(分)、h([小]时)、d(天)等。
    书写量值时单位符号应当置于量的整个数值之后,并在其间留1/4字空。如身高1.81 m,百米纪录9.72 s,光通量Φ=10 lm。
    4) 不得使用非法定单位和非法定符
    号。SI单位和我国选定的16个非SI单位构成了我国法定计量单位。非法定单位和非法定符号均不得使用。例如:
    kgf(千克力)→N(牛[顿]),atm(标准大气压)→Pa,mmHg(毫米汞柱)→Pa,cal(卡[路里])→J,马力→kW(千瓦[特]),ha(公顷)→hm2、mu(亩)→hm2,sec(秒) →s,ppm(百万分之一)→10-6,rpm(转每分)→r/min,kmph(千米每[小]时)→km/h,cps(计数每秒)→s-1,bps(比特每秒)→bit/s等。
    5) 正确书写组合单位。相除组合单位中的“/”不能多于1条,分母有2个以上单位时要加“( )”。例如:用药剂量单位mg/(kg•d),不能写成mg/kg/d,也不写成mg/kg•d;需要时可写成负数幂形式mg•kg-1•d-1。
    6) 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单位符号上不许添加角标或在组合单位中插入说明性字符。如0.25 mg(Pb)/L、0.1 mmol(+)/L以及0.2%(V/V )等表示都是错误的,正确表示分别为Pb的质量浓度为 0.25 mg/L或ρ(Pb)=0.25 mg/L,正离子浓度为0.1 mmol/L或c+=0.1 mmol/L,体积分数为0.2%。
    7) 正确使用SI词头。要善于使用词头,使量的数值处于0.1~1 000范围内,例如0.000 65 m可写成0.65 mm,3.6×104 kPa可写成36 MPa。
    词头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重叠使用。例如:μ应为μm,mμs应为ns,kMW应为GW。
    对带幂次的单位不要加错了词头,词头与单位应具有相同的幂次。例如10 000 000 m2选用词头后,应为10 km2, 而不是10 Mm2。
    8) 正确表示数学式。
    a) 注意字母符号的正斜体:变数、变量、函数以及变动的附标采用斜体字母;e(自然对数的底)、π(圆周率)、i(虚数单位,电工学中常用j)、d(微分符号)、Δ(有限增量符号),以及max、cot、lg、exp、T(转置符号,AT表示A的转置矩阵)等采用正体字母。
    b) 数学式转行应遵循新规则:“当一个表示式或方程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符号=、+、-、×、•或 / 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记号。”例如:
    A=a+b=c-
    d=n/m。
    式中的“-”号起运算和连式双重作用。
    c) 对量方程进行运算时,要把每个量
    值的单位写出,如:R=U/I=220 V/0.5 A=440 Ω。也可以在每一步计算中写出最终单位,例如:R=U/I=(220/0.5)Ω=440 Ω。不能写成R=U/I=220/0.5 =440(Ω)。
    4.3 数字用法
    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1) 表示日期(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的数字,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代号、代码和序号,以及计数的数字,要用阿拉伯数字。例如:20世纪90年代,2011年3月14—16日,2 m,3人,9本书,Z65/Z66次火车,30%,1/3,200多元等。在需要简明时,日期和时刻宜采用全数字表示,如2011-03-16,10:01:34。
    2)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非公历纪年,相邻2个并列连用的数字及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的概数,应采用汉字。例如:七上八下、十二指肠、不管三七二十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六十八九岁、三百几十人、白发三千丈等。
    3) 书写阿拉伯数字应遵循以下规则。
    a) 对于计量或计数的数字,当小数点前或后的数字≥4位时,可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适当间隙,不得用千分撇“,”。如7 106,3.141 5。
    b) 纯小数应写出小数点前的“0”, 0.36不能写成 .36。
    c) 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和SI词头中文名称以外的汉字数词连用。例如:
    1 805 200元可以写成180.52万元或180万5 200元,但不能写成180万5千2百元;
    3 000天不能写成3千天,但3 000米可以写成3千米,因为前者的“千”是数词,而后者的“千”是SI词头,3千米是3 km用中文符号表示的量值。
    d) 百分数范围为12%~18%,不是
    12~18%。
    带万、亿的数值范围为4万~8万,不是4~8万。
    偏差范围为(37±1)℃,或(37±1)℃,不是37±1 ℃。
    带中心值的百分数偏差为(30±2)%,不是30±2%或30%±2%。
    e) 量值范围可以表示为30~50 kΩ,也
    可以为30 kΩ~35 kΩ,宜采用前者,范围号用“~”。
    几个并列的量值单位相同时,可将单位写在最末一个数值后,如0.2、0.4、0.6 mg/(kg•d)。
    f) 附带长度单位的量值相乘表示为:30 cm×40 cm×50 cm,不能写成30×40×50 cm或30×40×50 cm3。
    4)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a) 减少不能用“倍”。“减少了10倍”何意?
    b) 正确表示连续数据的分级。如年龄分组:10以下,10~20,20~30,…,70~80,80以上。这是不准确、不科学的。
    如果10岁在第2组,则表示为:<10,10~<20,20~<30,…,70~<80,≥80。
    如果10岁在第1组,则表示为:≤10,>10~20,>20~30,…,>70~80,>80。
    c) 避免混乱的表达。如:“至少2.6 kW以上”;“超过500多hPa”;“近300多km”;“最大直径为1.5~5.0 cm”;“精确称取原料约20 g”。
    4.4 图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框图、流程图、地图、照片等,其中尤以曲线图(直角坐标图)数量最多。对图应注意以下几条:
    1) 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其内容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2) 曲线图坐标标目中的量和单位应齐
    全,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表示,如图1。
    量和单位宜用符号表示。标目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外侧,一般居中。



    3) 图应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图。
    4)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清晰,反差适中,并应有表示目的物大小的标度。
    5) 应有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和简明的图题,图序、图题间留1个字空,一般居中置于图的正下方,题末不加点号。
    6) 如有图注,置于图与图题之间,各条注之间用分号“;”隔开,注末加句点。
    4.5 表
    对表应注意如下几条:
    1) 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其内容切忌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2) 应精心设计表头和表身。每个表都应有表头,表头中不允许有斜表线。
    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宜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上下表线为反线, 其余为正线。
    3) 表头中各栏目的标注应齐全,涉及量和单位时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表示,如表1。栏目中的量和单位宜用符号表示。
    表1 玻意耳定律实验数据
    p/MPa V/cm3 pV/(MPa•cm3)1)
    0.102
    0.0902)
    ┇ 19.0
    22.5
    ┇ 0.94
    2.03

    注:1)……;2)……。
    若表中各个量的单位均相同,应在表的右上方用“单位为××”代替各栏中的单位。
    当栏目需排为2行时,“量/单位”中的“/”应置于上行末。
    4) 表应随文排,一般先见文字后见表。
    5) 应有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和简明的表题,表序、表题间留1个字空,居中置于表的正上方。
    如果某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序, 并在其后跟“(续)”,如“表3(续)”,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
    6) 如有表注,可在所注处右上角用1)、2)、…或a)、b)、…作注号,将注置于表的下方,每条注间用分号“;”隔开,注末加句点。采用封闭表线的表注,可置于表线框内。
    4.6 文后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引文型文献和阅读型文献2大类。参考文献著录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 必备的著录项目和要素不应缺失。
    a) 作为引文型文献的图书应标注“引文页码”。
    b) 期刊中析出文献应标注“析出的文献名”“页码”。
    c) 联机文献应标注“主要责任者”“题名”“引用日期”。
    2) 合理放置正文中的文献序号。
    1)置于主要责任者姓名的上角标处。例如:“裴伟[570,83]提出……”。
    2)引用用引号括起的一段完整的文字时,置于引号的上角标处。例如:“……”[25]。
    3)置于点号前引用信息的上角标处。例如:“理性的成熟与热点的凝聚[3],表明其读者群的文化的品位的高层次……‘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2]354。”
    4)有些情况下序号也可作为行文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式(5)的具体推导过程见文献[6]……按文献[8]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
    5)序号的位置一定要与引用的信息紧密相连。例如:“……德国学者N.克罗斯研究了瑞士巴塞尔市附近侏罗山中老第三纪断裂对第三系褶皱的控制[235];之后,他又描述了西里西亚第3条大型的近南北向构造带,并提出地槽是在不均一的块体的基底上发展的思想[236]。”,其中2个序号分别置于所引内容的右上标,十分清晰。
    3) 准确使用标志符号。
    文献著录使用的9个标志符号移植于标点符号,是一种前置符, 它们已没有了标点符号的功能和用法。
    a) 正文和文献表中序号上均须使用“[ ]”括起。
    b) 连续序号和连续页码间用半字线连
    接,也可用英文连字符连接,选用哪一种,全刊应统一。如对于序号2与3和页码第161页与第167页,应分别著录为“[2-3]”和“161-167”。
    c) 其他题名信息(包括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等)前用“ :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著录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初级”应著录为“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
    d) 论文集、会议录等中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用“//”。以“//”替代 “.见:”或“.In:” 具有简明性、通用性等优点。
    e) 以年、期出版的期刊,其年份、卷、期、页码的标志为“年(期):页码”,而不是“年, (期):页码”。如“2011(3):12-16” 。
    f) 合期出版的期刊的合期号间用“/”连接。例如2011年第5期与第6期合期出版,其年期号标注为“2011(5/6)”。如遇到3期以上合期,如第7~10期合期出版时,期号应著录为“7/8/9/10”。
    g) “等”“译”等之前的“,”不可省略。如遇译者超过3人,其他责任者项中同时有“等”和“译”时,应标注为“……,等,译.”。
    4) 正确著录责任者项。
    a) 责任者为2或3人时不应采用“1人,等”的著录格式。有些期刊为了让读者多了解著者信息,当责任者超过3人时也采用全部照录的格式,这可以允许。
    b) 欧美著者的姓名和中国著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应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姓可用全大写。
    c) 用拉丁文书写的作为主要责任者的机关团体名称应由上至下分级著录,并用句点“.”连接,如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s”。
    d) 主要责任者项不著录“主编”“编著”等责任以及国籍、朝代、职称等。
    5) 其他问题。
    a) 未出版的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为:“主要责任者. 题名[D]. 授予地: 授予单位,授予年”。 “授予单位”指授予学位的机构名称,对大学而言,即要求标示学校规范的全称。
    b)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不存在“公开性原则”,首选引用的是公开发表的信息资料,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的具有较高情报价值的内部信息资料,只要不涉及保密等问题,也可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c) 全卷连续编页的期刊,为简化著录其年卷期标志可省略“(期)”,著录为“年,卷”。例如:“…[J]. Nature, 1992, 359: 605-609”;“…[J/OL]. Science, 1998, 281: 331-332”。
    每年仅出版1卷的期刊,无论全卷是否连续编页码,为简化著录, 其年卷期标志可著录为“年(期)”。如“……[J]. 图书情报工作,2000(2): 5-8”就省略了卷号,该刊2000年为第44卷。
    4.7 科技名词和其他名词
    科技期刊应正确使用国家名词委审定或国家标准规定的科技名词术语,规范使用其他名词。下面列出部分常见错例(“→”所指为正确):
    扭矩→转矩;方向盘→转向盘;总重→总质量;机械性能→力学性能;机理→机制;笛卡尔→笛卡儿;座标→坐标;噪音→噪声;音速→声速;内能→热力学能;几率→概率;电机、马达→电动机;保险器→熔断器; X光→X射线;核磁共振→磁共振;可控硅→晶闸管;同位素→核素电力线→电场线;磁力线→磁感线,摄象机→摄像机;象素→像素;驰豫时间→弛豫时间;组份→组分;水份→水分;粘性→黏性;粘度→黏度;阿斯匹林→阿司匹林;安定→地西泮;冰冻→冷冻;福尔马林→甲醛;副睾→附睾;副作用→不良反应;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禁忌症→禁忌证;抗菌素→抗生素;冷颤→寒战;咯痰→咳痰;麻黄素→麻黄碱; 霉菌→真菌;脑梗塞→脑梗死;柠檬酸→枸橼酸;肾功能衰竭→肾衰竭;食道→食管;适应症→适应证;死亡率→病死率;细胞浆→细胞质;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植物神经→自主神经;中风→脑卒中;综合症→综合征;酒精→乙醇;维他命→维生素;荷尔蒙→激素;脉博→脉搏;柑桔→柑橘;粘膜→黏膜;松驰→松弛;征稿启示→征稿启事;兰色→蓝色;幅射→辐射;座落→坐落;园梦→圆梦;予热→预热;按装→安装;蔽病→弊病;反修率→返修率;标识→标志。
    4.8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使用以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科技期刊在使用标点符号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复句尤其是非多重复句内部用了句号。
    例1 目前大豆基因转移主要是靠大量的转化受体来获得转基因植株。因此,进一步研究影响大豆遗传转化的因素尤为重要。
    例1是一个简单复句,分句之间的停顿不能用句号,“因此”前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例2 CO2激光束经聚焦后形成了极小的光点,可当作无形的刀刃来切割皮肤、脂肪、肌肉等。同时还能封闭凝结暴露于切口边缘的微血管,使手术很少出血。
    例2是一个并列复句,“。”应改为“ ; ”。
    例3 多电器进行集中的开、关和功率控制。而且每个电器都能够进行单独开、关和功率调节。
    例3是一个递进复句,“。”应改为“,”。
    3) 分号错用。
    例4 用这种方法加工的散热片与管子的接触面积小,不紧密,影响热量传递;而且这种加工方法是间断式的,效率低,浪费材料。
    例4不是并列复句,而是递进复句,“ ; ”应改为“,”。
    例5 以往双针气压表仿真多采用步进电动机控制方式或直接反馈控制方式,但前者精度低,响应速度慢,感观效果差;后者有回差,易振荡。
    例5的并列分句不在第1层次上,“;”应改为“,”。
    例6 常见方法如下:
    a)……;
    b)……。……;
    c)……;……;
    d) ……。
    例6中的b)、c)分句中包含“。”和“;”,各分句末就不应使用“;”,均应改为“。”。此处也称句号降格使用。

    3) 冒号滥用。
    例7 伤后做了相应的外科处理,如:颅骨牵引、椎板切除及植骨融合术。
    例7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应删去。
    例8 这与文献[5]的结论:一致性算法具有良好的平方收敛速度是一致的。
    例8在非提示性话语之后不需停顿处用了“:”,打乱了行文,应删去。
    例9 测量所得数据如下:
    a) 电压:370 V;b)电流:12 A;……
    例9犯了冒号套冒号的错误,可改为:
    “测量所得数据如下:
    a)电压为370 V;b)电流为12 A;……”。
    例10 根据对榆次地裂缝的综合研究,选用BP网络模型,包括3层:即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例10冒号位置不对,可改为:“根据对榆次地裂缝的综合研究,选用BP网络模型,包括3层,即: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此句也可不用“:”,将原句中的“:”改为“,”。
    4) 2个层次的并列词语之间,第1层次
    上未改用逗号。
    例11 该系统具有数据输入、浏览、计算、报表打印、地下水位过程曲线、平面等水位线图和水位三维立体图绘制等功能。
    例11分不清层次,应改为:“该系统具有数据输入、浏览、计算,报表打印,地下水位过程曲线、平面等水位线图和水位三维立体图绘制等功能。”此处也称为逗号降格使用。
    5) 其他。
    a) 有起点和终点的时间段错用“~”
    连接。
    例12 2011年3月16~16日。
    按相关标准规定,有起点和终点的时间段用“—”或“/”连接,不用“~”。例12应改为“2011年3月15—16日”, 如用全数字表示, 则为“2011-03-15—16”。
    b) 书名号和引号错用。
    例13 欢迎参加《创新与和谐发展论坛》。
    例13中的“论坛”不能用书名号,如有需要可用引号,将其改为“欢迎参加‘创新与和谐发展论坛’”。
    例14 张玉华等在《编辑学报》上发表了“科技论文影响力相关因素研究”一文。
    文章题名、期刊名、书名等应使用书名号,例14应改为:“张玉华等在《编辑学报》上发表了《科技论文影响力相关因素研究》一文。”

    附件下载:科技期刊编排规范化择要

  • 发布日期:2011-05-13    浏览: 1617